中年人在自己人生的盛世华年里,体味着社会转型期人们传统观念、生活方式、情感需求的变迁。与此同时,家庭结构中多重角色的重压,社会交际中自卑情结的困扰,工作事业上竞争挑战的负荷,也在蚕食着这一群体的心身健康。如果不学会自我调适,中年人的生命之舟就会处在搁浅的边缘。
中年以后重新开始的人生
某医院急诊室:医生护士忙着抢救一位服药轻生的男子。从他留给儿子的遗书中得知,由于不能承受下岗所带来的压力,抑郁中的他便选择了这种方式为自己解脱。
近些年,下岗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再就业成了热门话题。面对变化的人生环境,一部分心理素质较好的人,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重新选择职业。而有一些中年人因为心理素质较差,又囿于年龄、学历、专业等方面的“劣势”,往往给再就业带来困难,由此便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来自广州的一项下岗人员健康调查证明:失去稳定工作后产生的失落感和自卑感,使他们情绪消沉,变得冷漠和孤僻。有的沉缅于往事的追忆中,怨天尤人,有的不能化解挫折导致的心理冲突,悲观厌世而自暴自弃,精神几近崩溃。急诊室那位试图自戕的中年人的极端行为虽属个别,但正是这一群体心理出现危机的一个缩影。
下岗再就业者应该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扭转自己的消极厌世情绪,还可以求得一些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帮助。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心理医生在市劳动力市场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向求职人员讲授缓解紧张、调适压力、应对挫折的方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改变思维定势,克服自卑心理,学会在新情况下营造人际关系和重新自我定位的本领。接受咨询的求职人员反映获益匪浅,对重塑自信心帮助很大。
爱情的玫瑰在生活中枯萎
心理咨询室:一位中年女性诉说着自己的酸楚,苦心经营的婚姻竟濒临解体!她爱自己的丈夫和女儿,能为他们做的她都做了,辛苦操劳了半辈子,却不被家人理解。她不明白事情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难道爱和付出也有错吗?
在心理咨询中,因婚姻亮红灯而前来求助的中年人屡见不鲜。夫妻在一起生活了十几甚至几十年后,却忽然发现彼此陌生起来,当初的爱情饱经岁月的磨蚀,已经走上了不归路。有关统计数字表明:上海1998年有857万对男女结婚,有296万对夫妻离异。其中对1650对离婚者离婚原因调查显示,性格不合占36%,婚外恋占22%,婚前缺乏了解占11%,吸毒、赌博、跳舞等也成为美满家庭的杀手占12%。
社会在进步,人们的婚姻观念亦随之发生变化。离婚,再也不是简单地用是非就可以评价的社会问题。
家庭的纽带是婚姻,婚姻的基础是“两个我”的结合。现代社会中夫妻之间的感情维系,就在于“两个我”如何结合、协调和发展。运用“心理上的位置互换”的原理,对于调解夫妻间的矛盾,增强“两个我”的互相理解和尊重十分有益。那位进行心理咨询的中年妇女,在家庭中扮演家长式妻子的角色,“过分”的爱使丈夫难以接受她处处表现太强的“自我”,无形中伤害了丈夫的感情,难怪丈夫、女儿都要冲出这个“温柔的栅栏”。
现代家庭夫妻间的感情调适,都要注意自己角色的适度,双方都不要失去“自我”,也不要太强的“自我”,保持人格的自尊和独立,才能营造出家的温馨。
家庭和事业蓝天下的阴影
某聚会酒宴:几位英年早逝的老同学的“缺席”使在座的几位中年人沉默无语。在浮华的现实面前,人总是难以控制自己,常常舍本逐末,直到被疾病缠住了身,才真正体会到健康是多么宝贵的东西,金钱和权势只不过是身外之物,虽然对这样的措辞他们早已烂熟于心。但是,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支撑起家庭和事业的蓝天?
中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龄段,极易引发各种心理疾病。生理功能随着岁月的流失而逐渐衰退,过高期待与有限精力的矛盾,社会、家庭、单位中多重角色的负担,竞争拼搏等生存压力的应激等,一旦失于调控,就会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出现,埋下心身疾病的隐患。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中年人遍尝人间的喜怒哀乐,生活态度比较稳定,但随之而来的倾向是封闭自己,囿于小家庭的束缚和自以为是的孤独。环顾周遭,发财的、升官的、出国的,比较之下自惭形秽,最易产生内疚和自卑感,使交际范围狭窄,人际关系疏远,这些均有损安全感的获得和自信心的确立。 交往和友谊是人类最需要的精神生活,它能使人在沟通中缓解生活的紧张,协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益于消除心理疲劳,那种过分在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计较自己在他人心目印象的自责,非常不利于身心健康。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等现代文明病出现低龄化的趋势,中年人正是首当其冲的群体,保持心理健康,才会筑起精神免疫的屏障。
中年是人生的黄金岁月,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自我保健,将化解紧张和压力带来的重重“心事”,坦然面对生活便如秋菊霜叶般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