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独立报》6月22日报道,血液很难储存,而且经常供应短缺,有时还会给人们带来致命的传染病。那么,人造血能否解决这些难题?
血液有很多重要的作用,手术期间或受伤后的最大问题是提供给器官的氧气降低。因此,科学家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创造一种可以模拟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提供给血红细胞颜色的分子)的物质。早期试图创造“仿造血液”的方案在动物实验阶段产生毒性,以失败而告终,但研究人员从他们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在过去的五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血红蛋白可从过期的捐献血液、牛的血液甚至植物和真菌中提取。然后对它进行改良,确保注入体内后它能保持稳定。因为血红蛋白不包括能让血液形成不同类型的分子,因此,相同的血红蛋白代替品可以应用到不同病人身上。而且它可以被放在室温下永久保存,运输也很方便。
艾塞克斯大学生物科学系教授克里斯·库珀说:“理想的结果应该是粉末状的,想用的时侯只要与盐溶液再水合就行了。我们所期望的结果是与血液等同的‘血液奶粉’。”
库珀教授是欧洲血液代用品工程中的成员,这个组织成立于两年前,专门研究人造血液。这项工程的研究人员分别来自英国、丹麦、法国、荷兰、意大利、瑞典和匈牙利,他们集中精力研究血红蛋白替代品。美国比普勒公司已经研发出一种叫作“Hemopure”的新产品,并且在世界艾滋病感染率很高的南非投入使用,只是还没被获准在美洲和欧洲使用。“Hemopure”使用了从牛血中提取的血红蛋白,考虑到牛海绵状脑病感染因素,这种新产品更难被美国和欧洲接受。
当欧洲研究员还把目光聚焦在以血红蛋白为基础的产品上时,美国已经转向了另一人造血液来源———一种被称作六氟化硫的聚四氟乙烯类型的人工合成液体上。六氟化硫可消溶大量氧气,造价便宜,易于制作,并且储藏简单。但在操作过程中,病人需要通过特定面具吸入70%-100%的氧气,这就意味着在医院以外的环境下使用这种物质的可能受到限制。
有些产品已处在临床试验的最后阶段,但在人类身上进行试验时,有些病人出现像流感一样的征状。不像真的红色原料,血红蛋白和六氟化硫都只能在血流条件下,在几天内起作用,因此它们只在短期内有帮助。然而,它们确实在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为拒绝输血的宗教徒提供新的选择方面有很大潜力。几家美国公司的产品都到了临床试验的最后阶段,接下来的两年里,第一批人造血液将会获得官方许可。
来源:北京科技报